- · 《当代医学》栏目设置[06/29]
- · 《当代医学》数据库收录[06/29]
- · 《当代医学》投稿方式[06/29]
- · 《当代医学》征稿要求[06/29]
- · 《当代医学》刊物宗旨[06/29]
瞭望 天津医科大学校长颜华:如何培养创新型医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天津医科大学校长颜华 朱宪彝老校长以“捐献住宅、藏书、存款、遗体”的临终“四献”,奠定天津医科大学“德高医粹、求真至善”的育人理念和大学精神 当下的创新型人才,应该
天津医科大学校长颜华
朱宪彝老校长以“捐献住宅、藏书、存款、遗体”的临终“四献”,奠定天津医科大学“德高医粹、求真至善”的育人理念和大学精神
当下的创新型人才,应该是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建新 许健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天津医科大学已经走过70个年头。秉承“德高医粹、求真至善”的育人精神和价值追求,一批又一批医学人才从这里出发,为新中国医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围绕国家医学重大战略需求,天津医科大学如何加快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力争新起点上展现新作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天津医科大学校长、著名眼科学专家颜华教授。
做好精神传承:德高医粹、求真至善
《瞭望》:今年是天津医科大学建校70周年,70年来,学校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节点?
颜华:天津医科大学的前身天津医学院创建于1951年,迄今已有70年历史。建校伊始,老一辈医学专家心系人民健康事业,把发展医学的梦想带到津河之畔。
在70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发展历经多个关键性历史节点:1994年6月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正式组建成立天津医科大学;1996年12月成为天津市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市属院校;2015年10月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等部委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每一个历史节点的背后,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每一位天医人的奋斗。今天,天医已经汇聚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天医人的梦想凝聚到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征程中。我们将继续坚持教育教学为立校之本,科学研究为强校之路,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未来。
《瞭望》:你认为天医的大学精神是如何传承并得以彰显的?
颜华: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天津医科大学在70年历程中不断总结办学经验、传承天医血脉,形成了独具特色、底蕴深厚的“德高医粹、求真至善”的大学精神。
作为天津医科大学的前身天津医学院的首创者,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被称为“当代钙磷代谢知识之父”的朱宪彝老校长是津门成长起来的医学巨擘。他以深厚的爱国之情扎根中国大地开展科学研究,推动了食盐加碘的国策制定,将毕生心血倾注于医学教育事业。朱宪彝老校长更以其“捐献住宅、藏书、存款、遗体”的临终“四献”,践行天津医科大学“德高医粹、求真至善”的育人理念和大学精神。
1950年朱宪彝校长担任天津市医务工作者抗美援朝救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顾问,组织医务工作者救治伤员。从那时起,几代天医人不断继承发扬朱宪彝精神,从抗美援朝到攻克碘缺乏病,从地震灾区到抗疫现场,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敢为人先,谱写了一曲曲属于天医人的精神赞歌。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天津医科大学正在挖掘朱宪彝生平事迹,总结朱宪彝思想,凝练朱宪彝精神,讲好近现代天津医学故事,传承好“德高医粹、求真至善”的大学精神,为培养更多创新型医学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发展书写天医答卷。每当学生们走向社会,能够在岗位上挥洒热血、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真正践行与传承“德高医粹、求真至善”精神时,便是我们作为医学高等教育工作者为之骄傲之时。
《瞭望》: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天医做了哪些工作?
颜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天津医科大学的医院先后组建8批医疗队、276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开展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创下患者零死亡、零复阳,医疗零差错,全员零感染的成绩。天津市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陆伟带领天津32家医院138名医疗队员率先进入“红区”,提出“感控三原则”“救治三原则”,创立了“天津模式”。天医7所大学医院160名医疗队员组成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暨天津市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奔赴湖北,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区,提出“抓两边、稳中间”的诊疗原则,以“科学管理+规范治疗”“严谨评估+温暖关怀”的“天总”医疗模式,获赞“救治范本”。
文章来源:《当代医学》 网址: http://www.ddyxzzs.cn/zonghexinwen/2021/0428/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