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医学》栏目设置[06/29]
- · 《当代医学》数据库收录[06/29]
- · 《当代医学》投稿方式[06/29]
- · 《当代医学》征稿要求[06/29]
- · 《当代医学》刊物宗旨[06/29]
外科学论文_中药热奄包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6 剔除和脱落病例的处
文章目录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6 剔除和脱落病例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2.4 安全性观测
2.5 不良事件的处理
2.6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治疗及随访情况
3 两组在接受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
3.1 VAS评分比较
3.2 颈椎NDI指数评分比较
3.3 轴性症状评分比较
3.4 颈椎活动度变化情况
3.5 安全性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1 当代医学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术后轴性症状的认识及治疗
1.1 当代医学对轴性症状的认识
1.2 当代医学对轴性症状发生的病因机制的认识
1.3 现代医学对轴性症状治疗现状
2 祖国医学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术后轴性的认识
3 中药热奄包的组方分析、药理研究及作用机理
4 中药热奄包治疗轴性症状的作用机理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视觉模拟疼痛评估结果比较
5.2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
5.3 颈椎活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5.4 轴性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6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文章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轴性症状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于我院脊柱外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并接受颈后路手术术后出现轴性症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确诊的就诊时间先后顺序编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各30例,并且对两组患者都进行术后常规康复功能锻炼+口服止痛药(塞来昔布)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下+中药热奄包热敷治疗,对照组也在基础治疗下+热水袋热敷治疗。分别对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期间疗效观察指标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评估患者轴性症状疼痛改善情况,颈椎活动度评估颈椎功能改善情况,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颈椎轴性症状评分评估轴性症状的整体改善效果。通过门诊、住院或电话随访采集以上评分量表分值并记录,然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60例,随访时间为2个月,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并顺利完成本课题研究。其中治疗组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0.00±10.68),男性20例,女性10例,手术节段为C3-5、C3-6、C3-7、C4-7的分别有3例、6例、16例、5例,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2.53±1.03小时,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52.67±145.22ml。对照组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9.67±9.87),男性18例,女性12例,手术治疗节段为C3-5、C3-6、C3-7、C4-7的分别有2例、9例、13例、6例,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2.51±0.81小时,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38.00±110.37ml。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及ND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2个月时VAS评分及NDI指数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各个方向颈椎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在治疗开始后2个月的随访时间点轴性症状评分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中有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胃脘部的不适,予以口服胃粘膜保护药后症状明显改善,遂继续纳入本研究治疗组。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局部皮肤烫伤、破溃及过敏瘙痒等症状。结论:中药热奄包能够有效的减轻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术后轴性疼痛的症状,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加快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
文章来源:《当代医学》 网址: http://www.ddyxzzs.cn/qikandaodu/2021/1110/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