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医学》栏目设置[06/29]
- · 《当代医学》数据库收录[06/29]
- · 《当代医学》投稿方式[06/29]
- · 《当代医学》征稿要求[06/29]
- · 《当代医学》刊物宗旨[06/29]
佛家养生智慧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2世纪传入中国,并且很快融入到中华文化中来,其博大精深的养生功效备受历代僧家推崇,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完善,形成了其独到的、卓有成效的养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2世纪传入中国,并且很快融入到中华文化中来,其博大精深的养生功效备受历代僧家推崇,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完善,形成了其独到的、卓有成效的养生、健体、护心秘籍。当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亚健康人群时,有些甚至当代医学也会举手无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佛教养生或许可以给我们思想以启迪,给我们身体以强健。
关于佛教养生,《性命圭旨全书·大道说》中有一段总结语,概括道:“释之禅教曰:不二法门,甚深法界,虚空藏,寂灭海,真实地,总持门,彼岸净土,真净心地,极乐国,如来藏,舍利子,菩萨地,光明藏,圆觉海,般若岸,法王城,西方天堂,空中真迹,真实三摩地,华藏海,陀罗尼门,不动道场,波罗蜜多等等,难以悉记。要而言之,无非为此性命之道也。”
由此不难发现,佛家禅修或坐禅的养生功法甚多,入门的方法如观息法、观色(身)法、观心法等在社会上最为流行。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对养生锻炼中调身、调息、调心论述最为具体,修行方法也极为系统。禅宗的经典《坛经》、《心经》、《金刚经》从养生角度看,是佛家养生功理的精髓,是佛家禅功心法。而禅宗的参禅或禅定,是将意识专注于一个话头或法境上,一心参究,亦与道家养生的观想、存思有类似之处。密宗的养生功法形式最多,较为人知的般若定、九节风、大圆满等对治病强身,开发潜能有明显效果,其他功法非经师传单授,是很难窥见底蕴的。净土宗与其他宗派不同的是,它依《无量寿经》提倡念佛,不专修静坐,而是意念专一,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也有内功的功效。此外,佛门还有一些动功功法,如达摩易筋经等,此类功法多出于少林,与少林习武有关,且与道家养生的导引术有很深的渊源。
在修炼的目的及所追求的功效上,因为佛家追求的是解脱自在、超越生死轮回的涅境界,是出世的哲学,所以佛家着重的只是参证佛法的一种手段,它的禅那止观等调身调息、调心观想等方法的目的,是制心一处,参究佛理,以求开悟,静定生慧,彻见法性,解脱自在。与儒家一样,佛家除了为检验操作是否无误或检查修炼所达的层次外,并不刻意企求养生功效,但佛教养生却病延年的功效亦很显著。如果功夫高深,还可以开发出许多人体潜能,如所谓的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地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等“六通”。不过在佛家看来,这些都不过是禅修的副产品,其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是脱烦恼,超生死,度众生。若执着养生的功效反而会因执成障,不能破无明证菩提。佛家养生要求的是明心见性,即要求在思想和精神上下功夫。修炼的过程是领悟佛法、破除妄念显发自身的佛性阶段,其最高境界是大彻大悟而成正常。佛家的修身养性主要是通过去除烦恼心志、与人为善、人静、纠正不良行为等途径来实现的,这也是佛家养生的核心和要领。
一、去除烦恼心态
心态是一种轻微、持久而弥散的情绪状态。烦恼心态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祖国医学早有“喜伤心”、“忧悲伤肺”、“怒伤肝”、“思伤脾”、“惊恐伤肾”的七情学说。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愤怒焦虑、忧悲等不良心态能引起高血压、冠心病、恶性肿瘤、支气管哮喘等许多心身疾病,为了保持心身健康必须经常调节情绪以保持良好的健康心理状态。
佛教信仰及佛家修持的理论和实践都有助于消除烦恼情绪改善不良心态。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就是专门对治烦恼的良药。譬如患了贪嗔痴的烦恼,可以用戒定慧来对治;悭吝的人,教他行布施;暴戾的人,教他学慈悲;有人受到挫折而灰心丧志,用因缘来对治,使他观一切法无自性而振作奋发起来。诸如六度、八正道、参禅、拜佛、念佛等,不但能够治烦恼,更是解脱的妙方。
二、与人为善
佛教崇尚“善”,这一观点与道教的思想观念是一致的。佛教认为,养生最大的是养心,心养好了,生也好了,身也好了。养心必须去恶,心一旦存有恶,就危险了。心有恶,身体便恶之。恶只要有一点灰尘,就会被风吹得到处都是。而去恶的方式便是把恶化为善。到处都是善,哪里还有什么恶可言呢?佛典《涅经》有载:“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莫追!”因而,佛家把“善”当作是修心养性的根本。
三、入静
“静”能使人心洁意纯,“静”能够净化人的灵魂,涵养人的道德。《道德经》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所以说,静也是佛门中修心养性的主要方法。
文章来源:《当代医学》 网址: http://www.ddyxzzs.cn/qikandaodu/2020/1102/598.html
上一篇:当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探析
下一篇:医疗责任保险:医院心中的痛